全球贸易聚焦推荐中国艺术家——黄吴怀作品展示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或许是近代史上最史无前例的故事之一。过去25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脱贫人口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多,中国从世界贸易的边缘者变成了全球贸易巨头。文章指出,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提升经济水平并向世界开放,当时的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到1%。后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逐渐增加,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释放了其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潜力,出口大幅增长。到2010年,中国已是无可争议的出口冠军。正值中国梦复兴关键时期,全球贸易网以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精神传播全球,为中国艺术品出口提供更多值得收藏的名家名作!
黄吴怀,1939年出生,原籍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现定居北京。1964年于北京传媒大学本科毕业,退休前任中央台资深记者,主任编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终身常务委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联合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京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芝加哥美中文化艺术中心首届名誉顾问、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艺术发展部终身副部长、世界华人艺术网艺术顾问、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新华人物网名誉主席。
一生把书法看作生命的流衍,在书法艺苑中,耕耘不缀。在继承传统书艺的同时,刻意追求个性、艺术性、欣赏性和时代感,把多种书体融于自己的作品中,进入了草、行、楷皆精的境界。近十多年来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博物馆参加全国性书画展。被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收藏》、《中国近代现代书画名家经典》、中国艺术鉴藏杂志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大家”三人集,人民网、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办的中国书画拍卖网、雅昌网、中国书画出版社主办的翰墨艺术网等几十种报纸、书刊、网络、传媒登载和介绍,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家的喜爱和收藏。中央台领导出国访问,用作礼品赠送各国政要,得到以色列总统魏茨曼的赞赏。2007年6月,在美国芝加哥市成功举办了一个月的个人书法展览,部分作品被美国一些收藏家所收藏。2011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书画室当场书写的巨幅书法作品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李白十二首诗
学 书 感 悟
我们的先人创造的方块字已经几千年了,而作为书法艺术也有一千多年。“书法”渗透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情感,是民族之魂,是东方的文化瑰宝。这是我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逐步认识理解的。书法,书法,首先是“书”然后是“法”。而这个“书”是从描红开始的。所谓“书”就是书写(写字),写字干什么?宽冕一点说是长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难听一点说就是换饭吃。后半句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总是腼腆,难于启齿,但却是实话。写字是读书人最起码的基本功,只要走读书这一条道,就一辈子离不开写字。
书读的越多,字也写得多,写得好。由此观之,书法离不开学问,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书法归根到底是三分技巧,七分学问”,可见学问之于书法是多么重要。而学问的积累是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用毕生精力。要是学养单薄,书法就会缺乏深度、厚度,难上档次,这是许许多多书法爱好者半途而缀的重要原因。如果学养不深厚,他的作品就缺乏底气、神韵,赏之乏味。看日本书家的书法作品,由于缺乏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民族思想感情,赏之索然乏味,就是这个理。没有学问的书法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骋目今日书坛的领军人物欧阳中石、沈鹏等老先生哪一个不是知识渊博,诗词超迈,著作等身,为书坛树立煜煜生辉的典范。中国的书法艺术强调书家的人格魅力,坚持人品第一,书品第二;正字先正人,讲究“天人合一”“人书合一”。颜真卿几代人为唐王朝舍身忘死,奋不顾身,因而他的书品就一身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如果是个品质恶劣,“下三烂”的人,他的作品格调肯定不会高雅弥珍。秦烩、严嵩字都写得不错,可是就没人学,因为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中国人的道德准绳。人们对汉奸深恶痛绝就是这个道理。市场经济离不开钱,购物少一毛线,人家不一定让你拿走,但是人与人之间对钱过分计较,与中国人的那种豁朗大方的性格格格不入,那就不好了,有人对出售的作品讲钱很厉害,受到人们的议论,甚至抨击,如果作品充满铜锈味,就很难封人家的嘴了。
艺术讲究个性,个性就是艺术的生命。书法作品的每个字都是鲜活的生命,有血、有肉、有筋、有骨。就象人的基因、指纹一样,全世界60多亿人没有相同的,即便是双胞胎。而书法个个都有自己的风格,书法家要想有作为,就应拓宽、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极致。个性愈强烈,他的书法成就也就越大,品位也就越高,也就越有价值。
临摩是习书的重要方法,它犹如“模石头过河”要是在过河时手里有根拐杖就更好了,它可以使过河者不因为水的浮力和冲力而身体飘浮摇摆产生恐惧。但是你过了河,你身强力壮,就要弱化对拐杖的依赖了,最好把它扔掉,独立行走,独树一帜,要不然就很难走出别人的阴影。你的作品要是展览,挂在墙上,人家就会指指点点说你临摩了谁谁的作品,此时你要是站在旁边,你感到有劲吗?要知道临摩作品并不难,难就难在扔掉拐杖以后,能独立行走,脱颖而出,有新面貌,如此风格成焉。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流行把临摩临得好坏当作评定作品的一个条件,认为临得越贴近,越象就越好,这是一种误导。这只能培养出“书匠”,还有的人在个人的艺术简介中喜欢写上师承某某,这是不足取的。有的家族只要一人有成就,其他人也就跟着沾光,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有品味的除外)。还有现在对书画评定我以为存在双重标准。画作虽然临的惟妙惟肖,但在拍卖会上就定为假画或美其名曰“高仿”,而一文不值;而书法作品临的越好就越吃香,受到青睐,这种双重标准我认为是不公平的,它促长了懒汉怙息、巧取豪夺,败坏了书风人品。有人问书法怎样反映时代?存在不存在时代感,我以为是存在的,清代雪涛说:“笔墨当随时代”。书家的作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唐朝国势强盛,人民殷阜,它的书风就显得浑厚、雄强、光彩夺目。而清朝的后期嬴弱,内忧外患,读书人的眼睛盯在科举利禄上了。为了考取功名,把字写得方方正正,以迎合阅卷人的欢心,因而“馆阁体”盛行,光绪朝状元翁同和就是个代表。他们的书风古版缺乏生气和神韵。因而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书法成就除了王铎、郑板桥外其他书家就不太成气候了。洎乎现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书法,抒发了一个革命者的豪情,气壮山河,彪炳千秋。
书法如何发展,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毕其功于一役的。国画专门画一种动物或植物,一两年就可拿得出手,而书法则不行,需一辈子,有的一辈子也写不好字。这就形成了书法的金字塔。塔基的宽厚决定塔顶的高低、雄伟。基于这个认识,对塔基应该有个基本的估计。现在高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的普及,小孩一上学就迷上了电脑(游戏),他们作文造句都用电脑打字,根本静不下心,用毛笔写写字,有的连握笔杆的方法都不正确。加上大人们一门心思奔钱,没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孩子习字。长此以往,经过若干代人,金字塔基就会缩水变小,由是观之书法的前途不容乐观,这不是杞人忧天。我们再从自然的法则看,宇宙的万物,有产生必有发展直至消亡。有人说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我看这不过是从理论的角度看问题而已。君不见,埃及、古巴比伦文字由于尼罗河和两河流域草原变荒漠,他们的文字也就淹没在尘埃中了,考古发掘出来的古文字,犹如天书无人破译、识读。这就是前车之鉴。白居易都知道“天长地久有时尽”。不错,随着中国的腾飞崛起,令世界刮目相看,西方人觉得中国取得如此成就,是儒家文化起了作用。也想学学儒家的为人处事,因而孔子学院建立越来越多。我看对此也要具体分析。西方人的狂傲,从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就可见一斑。什么“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不要盲目乐观,谨慎一点为好,外国人不管社会上有多大动乱,而政府的机制照常运行。要是我们神经就会紧张。要保证促进我们的文化事业向前发展还是靠我们自己。
眼下最实际的问题就是解决书坛的紊乱局面,由于经济大潮,市场经济的冲击,书坛好象没人管似的。一伙伙的外出稿笔会,增加点收入,这也无可厚非。人家唱几只歌,或演几部电影,就财源滚滚,而书法家不能喝西北风。就说花钱买文房四宝也是钱,搞宣传,提高知名度也需要钱。家庭经济优越,书法还没上档次,他就能猛宣传,宣传多了,群众也会相信,如此一来良莠不分,这样又如何促进中国书法向前迈步呢!如果文化部、中国书协能联手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出出力,国家拨点款,再拉点赞助,我看书协手脚就能动起来。中国足球象患小儿麻痹症一样,扶都扶不起来,而投入的却数以百万计。成立个基金会,有计划资助小学开办书法班,有成就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各个年龄段也要奖励,褒奖那些穷困,但是书法好的苗子。电视台有个“星光大道”、“梦想剧场”,发现了不少文艺人才,中国要是在青少年当中搞搞书法比赛之类的活动,不啻也是一个促进,电视台有周冠军、月冠军赛,书法如果穷就搞他年赛。这表明我们国家对“东方文化瑰宝”的重视。美国黑人绘画艺术价格与其他旅居美国的画家作品价格相比,黑人的作品价格总是略胜一筹,它保护了美国本国艺术家的利益。这就表明了人家对艺术家劳动的重视、关怀,中国在这方面确实作得不能令人满意。
书法要创新。现在中国书坛的书家们也都在探索。翻开中国书协机关报《中国书法报》,传统的书法很少,而创新的占了百分之90以上。我觉得创新可喜,但是不要忘了传统,忘了传统就会走上邪路,书法本来就是传统的艺术,彻底离开传统就不是书法了。
在长期书法实践中,我作了多种试探,想寻求一种自己满意的风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再现“书画同源”的风格,情有独钟。
书画同源,这是老话题,由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它们分手了,形成了并蒂莲。而今有没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更高的阶段上重新回到书画同源相结合的道路上呢,我觉得有必要,有可能,也有条件。
第一,纵观绘画没有因时空的变化而有危机。从绘画价格比书法高得多看,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书画相结合,就会相得益彰,就能顶住时空的侵蚀,而没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第二,书画结合好处多多,它不但拓宽了书法的路子,而且能增加书法的艺术性、可欣赏性。在实践中我在作品中除了运用点线(中锋用笔)以外,加大了侧锋的运用。侧锋行笔犹如泼墨,疾速书写则又形成“飞白”,很是美观,这就是在点线之外增加了笔法,使整个作品更加有立体感,更加多彩、活泼、灵动;一幅幅作品犹如一幅幅画作,而又区别于绘画。要是书画能结合,也能让外国朋友认识到“啊!汉字原来是这么发展变化来的”。从而增强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和理性认识。此种方法能使书作画面活跃,但在同一幅作品中不能多用。
第三,书画相结合条件充足。我参加了《中华篆文大字典》的编篡工作,有机会广泛接触陶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秦篆以及后来的汉棣、真、草、行等书体。其中大量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从实物形象演化而来。那些丰富、精美的字体造形为书画结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历史上有名无名的书家浩如烟海,而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晋的王羲之、唐的诸名家。而宋朝以降的各个朝代的书家也不少。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家经过大浪淘沙,他们的光芒渐渐地暗谈,以致被历史所遗忘。而他们不少形象化的字体,也是很精彩的,若能被开发出来,为书家所青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但能拓宽书家的视野,使书作更加丰满多彩,是件好事。我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这样做了。把诸多书体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效果还是好的,使作品既古老又新奇,极具欣赏性和时代感。“穿新鞋走老路”,是讽喻那些走回头路的人,而老路走的人多了,野草被踩死了,老路也就变成新路。
书作需要有“灵气”,而灵气是书法作品的灵魂。但实践中我觉得书画结合更能激发灵感。唯有灵气才能使作品有个性,使作品“活起来”。充满灵气的作品,它就越灵秀,艺术性就愈高,也就越有价值。书法作品是用毛笔作书写工具,醮上墨汁,通过宣纸的浸润、晕染、浓淡、干湿、枯焦的掌握,表现书家要想达到奇妙的境界。因此,缺乏灵气的作品就会缺乏神韵。
黄 吴 怀
2009年12月14日
本文地址:http://www.quanqiumaoyi.cn/lieqi/51.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全球贸易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我们将立即处理。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全球贸易聚焦推荐中国艺术家——朱继善作品展示